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鄂尔多斯公司组织新闻宣传工作者开展“践行‘四力’ 赋能发展”主题采风活动。从煤化工智慧车间到光伏产业高地,从80万吨烯烃项目建设现场到沙漠生态治理样板,采编人员用文字记录发展脉动,用镜头定格奋斗身影,在行走中深化使命认知,在观察中凝聚宣传合力。
解码煤化工产业的“进阶密码”
采风首站走进荣信化工一二期控制室,巨大的 LED 屏幕上,各项生产参数实时跳动,煤制甲醇、乙二醇装置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实现了从原料输送到产品产出的全流程自动化管控,关键指标稳定性居行业前列。”现场技术人员介绍的智能化成果,让通讯员们频频驻足记录。

从智能工厂到建设前线,荣信化工三期80万吨烯烃项目现场的火热景象令人振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焊花在钢结构框架间飞溅,2200 余名建设者正全力冲刺节点目标。

据了解,这个总投资 98.3 亿元的项目,主要建设甲醇制80万吨/年烯烃装置、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5万吨1-丁烯装置及配套的公辅设施。项目建成后,有效延伸“甲醇—烯烃—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上下一体、纵横连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随后召开的记者节座谈会上,大家围绕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如何讲好新时代兖矿故事、宣传队伍建设” 展开深入交流。来自基层的通讯员结合采风所见,就如何挖掘一线故事进行了各自分享。
见证 “绿色发展” 的双重实践

午后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洁能源正通过输电线路送往千家万户。各基层通讯员沿着光伏阵列穿行,详细了解项目装机容量、发电效率及生态效益,用镜头捕捉着“沙光互补”的独特景观。
采风最后一站来到恩格贝生态园区,昔日的荒漠戈壁如今已是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大家漫步在生态展览馆,通过老照片与实景的强烈对比,直观感受生态治理的艰辛历程与丰硕成果。

从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到新能源的绿色布局,从项目建设的攻坚场景到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新闻宣传工作者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采风为契机,践行 “四个保持” 要求,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端贴近职工,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讲好企业转型故事,为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基地凝聚舆论力量。
(辛扉、刘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