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盛煤业党委紧扣“提升组织力、建强战斗堡垒”核心目标,以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集中攻坚为重要抓手,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过硬党支部“1+1”结对共建工作。通过标杆引领、强弱互补的方式,有效破解基层党建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昊盛煤业党支部涵盖机关职能部门、采掘一线工区、后勤保障单位等多种类型,各支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活动载体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昊盛煤业党委立足实际情况,秉持“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推动11个不同业务属性的党支部结对,并通过“六个一”实践路径,促使结对共建从形式上的结合迈向实质性的共同建设。
经验互鉴,共商融合新路径
结对党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建座谈会,围绕“党建如何服务安全生产”“后勤如何保障一线需求”等实际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例如,机关第一党支部(机关政工经营部室)与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后勤保障)在座谈中,紧密结合服务矿井生产任务,共同制定“后勤跟着生产转”服务机制。该机制根据井下作业班次灵活调控洗浴水温,将党建座谈会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一线的具体举措。
党课联学,共强党员新担当
打破传统“支部内讲党课”模式,结对双方积极邀请党员干部、技术骨干跨支部授课。机关第三党支部(安全监察和调度指挥)与综采工区党支部(采煤一线)联合开展“井下课堂”。综采工区党员班长结合“综采工作面设备检修”实际案例,生动讲解如何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安全监察部党员安监员则分享井下排查安全隐患、督促职工遵章作业、登录“双防”系统填写安全隐患,以及突发事件汇报处置流程等实操经验,让党课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实践温度。
阵地联用,共塑组织生活新活力
整合双方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固定阵地”的“流动效能”。掘进二区党支部与生产准备工区党支部结对后,每月联合开展“车间+活动室”双场景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组织党员到综机车间“党员示范岗”参观配件加工制作过程、观摩设备组装流程,并围绕“如何提升设备完好率”展开讨论。组织召开“企业度难关,我们怎么办?”大讨论、转变作风民主生活会等,使组织生活紧密贴合生产实际。
难题共破,共促改革发展新突破
聚焦安全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结对党支部组建“党员攻关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通防工区党支部与掘进一区党支部针对“部分掘进迎头风量小”的问题通力合作。通防工区党员制定掘进头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掘进党员负责现场施工调整,通过加装局部通风机、优化风筒布置等措施,成功将掘进迎头风量提升15%,彻底消除通风隐患,有力保障了掘进作业的安全推进。
体系共建,共提党建工作新质效
结合“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党建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机关第三党支部凭借党建业务优势,通过微信群为综采工区党支部实时解答“党员发展流程”“主题党日记录规范”等问题。每季度还会深入综采工区进行现场调研,针对“党建与安全生产考核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修订《党支部党员考核办法》,将“隐患排查数量”“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硬指标,使党建考核更贴合一线实际工作。
实事共办,共筑职工暖心家园
结合“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对党支部每年为对方至少办理1-2件暖心实事。机关三个党支部(机关职能部室)与采掘一线、生产辅助党支部结对后,针对一线职工“井下作业压力大、健康知识欠缺”的问题,联合开展“关爱身心健康”行动。通过组织党员参加“惠工学堂”健康讲座、每季度开展安全健康心理咨询服务,为职工测量血压、讲解职业病预防知识;开通“心理咨询线上通道”,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职工提供情绪疏导服务;组织职工代表对食堂饭菜质量进行巡视等,切实解决一线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确保共建工作取得实效,昊盛煤业党委明确“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压实责任,将党支部书记确定为共建第一责任人,并纳入党建考核体系;二是规范流程,以一年为一个共建周期,通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明确共建目标和任务清单;三是动态调整,在共建周期结束后,依据“党建提升成效”“业务融合深度”等指标对共建效果进行评估,对成效显著的结对单位续签协议,对进展缓慢的重新匹配结对对象。
自“1+1”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昊盛煤业各党支部组织生活参与率显著提升,党员攻关团队解决安全生产难题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下一步,昊盛煤业党委将持续深化共建模式,推动结对从“1+1”向“1+N”拓展,让基层党建真正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王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