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拉乌素煤矿始终秉持“清正立身、制度固本、文化铸魂”的核心理念,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廉洁根基,涵养清风正气。
筑牢惩戒之墙,彰显“不敢腐”的震慑力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石拉乌素煤矿纪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全力打造“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以清正之风引领党员干部行为。
这个矿纪委将党纪党规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创新廉洁警示教育形式,通过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以案说纪、警钟长鸣”讲评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敬畏党纪国法、敬畏手中权力;每月组织开展“警钟长鸣筑防线·清正昊盛伴我行”警示教育活动,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歪风邪气。
把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作为纪委工作重点。针对“靠企吃企”等关键问题,矿纪委建立了详细的负面清单,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动态更新权力事项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物资采购环节,实行全程监督,从招标文件编制到合同签订,再到验收付款,每个环节都有纪检人员参与,防止利益输送等问题发生。此外,矿纪委对违规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内部强化纪检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合同签订、业务招待、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外部主动接受上级公司和职工群众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拓宽监督渠道,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完善制度之网,强化“不能腐”的约束力
制度建设是清廉国企的根基,石拉乌素煤矿致力于打造“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立根固本,自觉担当作为。
这个矿纪委层层压实责任,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组织党支部书记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同时,根据矿井实际和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以废旧物资处置为例,印发《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界定了废旧物资鉴定审批工作流程,成立废旧物资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处置、监督工作,规范了废旧物资处置行为,防范危废处置风险,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坚实基础。
在决策机制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决策,严格落实逐位表态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同时,构建阳光用权机制,通过专题会议、矿(区)务公告栏、OA系统等,对“三重一大”决策情况进行“晾晒式”公示,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弘扬文化之魂,增强“不想腐”的感染力
文化浸润是清廉矿井的灵魂,石拉乌素煤矿积极打造“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以“清正”廉洁文化铸魂,涵养清风正气。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石拉乌素煤矿通过“廉+N”教育、开展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红色教育等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三批次120余人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党员干部们通过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纪律之弦。
在营造廉洁文化氛围方面,矿纪委下足功夫。在矿办公楼、基层区队等场所张贴廉洁标语、设置廉洁文化展牌,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为关键重点岗位设置“廉洁警示牌”,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算好人生“五笔账”,即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组织党员干部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构建“党建+纪检”融合体系,是石拉乌素煤矿的创新举措。这个矿纪委将廉洁理念融入“清正”昊盛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将阶段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建责任清单,实现纪检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同时,各专业部门在业务审批过程中,既严把“业务关”又严守“廉政关”,发现作风不扎实的问题及廉洁风险隐患点,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打造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开展廉洁家风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优秀廉洁家风故事评选、召开廉洁家风故事分享会、召开“廉内助”座谈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家属当好“编外纪检员”,形成“家庭+组织”监督合力,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石拉乌素煤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举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廉风的吹拂下,石拉乌素煤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王长伟 刘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