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
企业党建

外部开发二十年|我们的奋斗故事:开疆拓土真勇士 扎根大漠谱新篇----转龙湾矿井建设十年纪

作者: 徐光东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8日

转龙湾煤矿是兖矿能源集团通过竞标方式获得采矿权的项目,项目一班人在上级公司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不走寻常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充分运用各级公司丰富的建矿和管理经验,历史性地建成了兖矿能源集团在内蒙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特大型矿井。项目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9月2日建成投产,实现了27个月的建井周期,创集团公司同类型矿井建设最快速度。

勇斗风沙战严寒  筹建干群意志坚

2011年11月,转龙湾矿井筹建处干部职工来到这片荒漠,为矿井建设打前站。他们在距离矿址不远处的铁路边租下一处民房作为矿井筹建处临时住址。这两排房子非常简陋,门窗屋顶四处透风,床上、地上到处都是沙子,总也扫不净,晚上火车一过,震得天花板上掉沙子,撒到脸上、耳朵里到处都是。同事们总结出一个办法,每天起床后不用叠被子,平铺开遮住褥子,晚上睡觉时抖落被子上的沙子,钻进去就睡,这样起码能保证被子里面是干净的。

彼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冬天非常寒冷,在没有暖气的单柸房里,门窗缝呼啸着往屋里惯着凉气,脸盆里的水冻成了冰坨。为了御寒,大家都不脱衣服,直接钻进被窝。领导们在办公时甚至把被子披在身上,拿笔的手直发抖,揣在怀里暖一下才能写字。为了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从附近煤矿买了十几吨煤,安装了一个小锅炉才稍微改善了一下生活环境。 

同在这所简陋的筹建处里工作的还有10名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他们回忆说:“从工地回来,最奢侈的事就是花10块钱,让小卖部给煮一盒方便面,里面磕两个荷包蛋,再吃两根火腿肠,别提多舒坦了;我们每个星期可以轮流搭车去安源煤矿洗一次澡,因为只有一辆车,每人只能去一次”。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家一致认为,困难是用来克服的,没有困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大家都会唱,每当天边被晚霞染红的时候,大学生们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时不时地嚎上几句,给荒芜的大漠平添了几分豪迈与悲壮。

时任转龙湾矿井筹建处副总经理孙翔指着一片荒漠给大家描绘着蓝图:“将来这里是主斜井、那里是选煤厂、东边到头是食堂、澡堂、再往北就是我们的宿舍楼,宿舍里有暖气有热水,洗澡不用出门”。孙翔干了一辈子矿井建设,从南屯矿、北宿矿,到鲍店矿、济宁三号矿,他见证了十几个矿井从图纸变成现实的过程,在他脑海里已经想象出未来这座现代化矿井的模样。他望着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说:“这里是你们步入社会的起点,走好这一步,对你们的成长大有益处,这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就是你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未来可期”。

临危受命挑重担、千里驰援转龙湾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转龙湾矿井已经初具规模,距离计划建成投产的日期仅剩几个月,偏偏在这个关键节点,井下那条唯一的主运输皮带却瘫痪了。

2014年2月7日凌晨,原北宿煤矿紧急组建的一支21人的精干队伍,马不停蹄地奔赴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转龙湾,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修复转龙湾煤矿那条唯一的井下运输线,保证五部皮带正常运转。

早上7点,队长窦学伦带领他的弟兄们与矿领导见面,得知由于井下这条运输线濒临瘫痪,已经严重影响矿井建设进度,一支外包掘进队因此撤走。于是,他们提出先到井下看看情况再说。

到井下看了现场,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这条皮带运输线已经有多处断裂,皮带架东倒西歪瘫痪在那里,很多地方,皮带泡在齐腰深的水里,皮带机头机尾没有地锚固定,皮带烂的到处是接头。本来是看看情况,也没带饭,但情况不容他们多考虑,一声令下之后,队员们投入紧张的维修,这一干就是20个小时,又渴又饿的他们,只能回宿舍吃点从老家带来的食物,食堂早已关门。

自从接手这条运输线,维修已经是家常便饭。

当时的转龙湾,还没有物供部门,没有仓库,找个螺丝帽都很难,维修谈何容易。带来的工具和材料很有限,有时要去废料堆里找材料,或者找外包队借。

井下的维修条件极端恶劣,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紧固螺丝要在水下摸着进行,水涨的很快,一会功夫就没过靴子,等到水淹到屁股的时候,他们才起身撤离。

下井前谁也不知道要在井下干几个小时,带的饭也就够吃一顿,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容许他们按时上下班,只要皮带不转,所有人都不能上井,这是一条铁的纪律。好不容易修好一处故障,别的地方又坏了,不管累不累、饿不饿,继续干。一个班超过24小时不上井是常事,最长的居然48小时不上井,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

实在饿的不行,就跑到大巷里拦车要饭。外包队上井的车里有吃剩的馒头、水就送给他们,只要能吃上一口,就有了力气继续干活。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回宿舍也不敢洗澡睡觉,可能洗到一半的时候,皮带又出故障,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立刻下井维修。所以回到宿舍只能脱掉外面的工作服躺在地板上迷糊一会,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半夜里,只要宿舍的灯一开,全体队员立刻起床,如同吹集合号一般,不到5分钟集合出发。有一次窦队长无意中打开了电灯,正在睡觉的几人腾地爬起来要穿衣服,窦队长连忙说没事没事,赶紧睡觉,之后,谁也不敢随意开灯。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白天温度零下20多度,到了夜间就是零下30度以上。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待上半小时就能把人冻透。转龙湾煤矿的五条皮带,有两条安设在主斜井外面空旷的沙漠上,周围无遮无拦,维修工们冒着大雪维修这两部皮带。

雪,还在不停地下,寒风在不停的吹。

为了御寒,有人穿上了五双袜子,为了取暖,找到一只破油桶改造成炉子,烧废木头取暖。一手拿着焊枪,另一只手拿一块木板遮挡火花,因为没有电焊罩,也没有墨镜,只能如此。脸上被电焊烤黑,而且掉皮。手指头冻得像小萝卜一般,实在拿不住焊枪了,跑到火炉边烤烤,有知觉了再拿起焊枪。脚冻得麻木了,恨不得把脚伸进炉子里。

郭飞托人从食堂捎来半塑料袋稀饭,从食堂到主斜井短短几分钟时间,稀饭已经冻成冰疙瘩。窦队长从裤兜里掏出一瓶矿泉水,竖在嘴边就是倒不出来,要用嘴的温度把矿泉水化开才能喝到一点。

经过几个月艰苦奋战,21名勇士以铁人般的意志,保证了转龙湾煤矿这条运输线的正常运行,为转龙湾煤矿如期进入试生产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和信念谱写了一曲开疆拓土、奉献陕蒙的壮美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

2018年1月8日,转龙湾煤矿取得第二次联合试运转延期批复,面对着6个月的联合试运转时间和剩余的水保、环保、档案、消防等专项验收及综合竣工验收,矿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只有大干,别无选择。”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职责要求,倒排计划、责任到人,全面对标、全力冲刺,白天跑手续,晚上研究推进方案、部署各项验收现场和资料准备。

1月16日完成了环保局环保设施验收;

3月27日完成集团公司竣工预验收;

5月03日完成自治区档案预验收;

5月24日完成国家正式档案验收;

5月30日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6月28日完成市消防支队的消防设施验收;

7月10日完成市能源局竣工预验收,

8月16日完成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正式转入生产矿井。历时八个月,转龙湾煤矿刷新了建矿手续办理奇迹,为陕蒙基地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9月29日,通过国家发改委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续写着“逢验必过”的建矿传奇。

“大矿要有大矿的担当,产能核增再难也要往前推进”——思路明确,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负初心!

矿党政一班人想尽一切办法、不惧一切困难、凝聚一切力量,利用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上级公司、地方政府的支持的同时,开展干部安全履职、职工行为规范、严格现场监管为主体的“三轮驱动”产能核增工作。

12月29日,在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符合条件优质产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7〕763号)和《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等文件精神,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办运行〔2018〕1708号文批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同意转龙湾煤矿生产能力由500万吨/年核增至1000万吨/年。产能核增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转龙湾煤矿正式迈入千万吨级矿井行列,实现了矿井优质产能充分释放,相当于集团公司在没有增加投资1分钱的情况下,新建了一座年产500万吨的矿井。

创新智慧激活力,引领能源新变革

近年来,转龙湾煤矿积极谋划智能创新,构建智能终端,以建设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为目标,奋力闯出了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本矿特色的智能化系统和建设模式,培养了一支熟练应用智能化生产工艺、熟练掌握智能化设备使用技能的专业化队伍;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根据矿井实际可自主建设智能化管控平台的专业技术团队;建成了具有转龙湾煤矿特色的智能化矿井管控系统。

现有17人的智能化团队成立于2020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精兵强将。他们负责智能化项目的整体规划以及运行推进,经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包括9个大系统、46个小项目的智能化推进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级建设、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该矿坚持高标准起步,围绕整体工作目标,勾画出清晰的“发展蓝图”。自2020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行列以来,实现5G入井,煤矿采煤、掘进、运输、洗选等9大系统全过程智能化运行,建成国内领先的中厚煤层单面年产1000万吨高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成5G+万兆网生产网络系统,打造了安全高效的信息传输平台,搭建起云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池,建立了集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安全生产经营于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矿井各系统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达到超前预判,由传统经验型管理向数据分析决策型管理转变,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决策,夯实了数字矿山、透明矿山基础,实现了矿井安全、绿色、智慧和高效发展。

2021年12月17日,转龙湾煤矿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化矿井验收,连续5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水平。矿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管企业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矿井、煤炭行业工程质量“太阳杯”奖、煤炭行业优质工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先进单位,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呈现出安全、高效、绿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吾心安处是吾乡,奉献最美转龙湾

转龙湾煤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依托山东能源集团“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和兖矿能源集团“‘融·创’党建”品牌,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实施“双评双促双实”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矿井坚持党委领导、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构筑起常态化疫情防控“红色屏障”;组建成立职工子女组成“安全童讲团”,常态化开展井口安全宣讲和慰问,用“亲情嘱托”筑牢安全防线,引导干部职工树牢安全意识,坚守安全红线;深化党员“无三违”、支部无事故、“安康杯”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协管活动和安全生产服务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始终坚持把保障全体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牢筑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

“最美转龙湾”暖心志愿服务团队是一支由100多名在册职工组成的暖心服务队伍。转龙湾煤矿党政秉承“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理念,形成了由党组织引领,工会提供保障,党团员模范带头,群众自愿参与的暖心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贴民心接地气,使暖心志愿服务在转龙湾煤矿落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更是主动成为暖心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引领者,通过不定期开办“心理关爱”讲座、开展以“六必知、六必访、六必谈”为主要内容的“三六工作法”干部职工谈心谈话活动,他们深入了解掌握广大驻外职工的生产生活需求及家庭,竭诚为职工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倾力打造了“一个团队、一个工作室、一个服务站、一条热线、一个家园”为主题的“五个一”暖心行动工作格局。

该矿将后勤综合服务、维修服务、“两堂一舍”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科室、单位纳入暖心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暖心工程服务点12个,提供维修、快递、理发、咨询、医疗救助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服务覆盖职工达到100%。面对职工两地分居问题,公司设立了探亲房,为职工和家人团聚提供方便;矿女工委常年坚持开展井口慰问活动,夏季为职工开展“关爱职工·夏送清凉”活动,发放风扇、西瓜、防暑降温物品等慰问品,为职工家属和子女举办“电影周”“鄂尔多斯草原暖心亲子之旅”“暖心亲子嘉年化”等主题活动。近年来,受理解决职工维修、生活服务诉求3800余项,“快递小屋”日均收发快递280余件,暖心理发室年服务职工2800余人次,职工食堂每日免费为职工提供“365暖心汤”,“暖心通专车”年接送站2.6万人次,“爱心缝纫”便民服务年服务职工1900余人次。通过跨部门的高效联动,提高了服务职工的精准度,努力营造了前方放心、后方舒心、职工安心的“最美转龙湾”美好家园的归属感、幸福感。

今天的转龙湾煤矿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座现代化绿色矿山巍然屹立在乌兰木伦河畔,已然成为山东能源集团主力矿井之一。

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齐俊铭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转龙湾煤矿呈现出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矿井安全生产格局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矿井迈进,驻外职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