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全年目标冲刺的“决胜期”。石拉乌素煤矿新班子履职以来,紧扣“安全管理、生产组织、成本管控、数字融合、人才培养”五大主线,立足矿井年终生产实际,从思想、安全、生产、经营、执行五个维度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全力保障年度目标圆满达成。
深化思想引领 凝聚攻坚共识
石拉乌素煤矿围绕“抓重点、强基础、保安全、严管控、赢全年”攻坚行动部署,以形势任务教育为核心,同步强化作风建设,推动全员思想“同频”、行动“同步”。
精准部署明路径:结合矿井回采接续、设备运维实际,明确形势任务教育与作风建设“思想动员、责任传导、考核监督”三阶段要求,确保机关部室、基层区队、一线班组均有清晰指引,避免“盲目干、随意推”。
多维宣传造氛围:在‘兖矿昊盛’微信公众号开设‘决战四季度・班子带头干’栏目,定期推送访谈内容;同时利用区队班前会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座谈交流,通过多渠道宣传实现‘机关-基层-区队-班组-职工’全覆盖,让全员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
作风建设强担当:聚焦“反懈怠、提效能、破难题”,推行“班子成员包保区队、专业部室盯靠重点岗位”机制,重点解决生产衔接、设备故障等一线难题。通过月度“作风效能评议”,破除“等靠要”思想,形成“班子带头干、干部抢着干、职工跟着干”的上下同心攻坚氛围。
筑牢安全防线 夯实生产根基
始终将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效益”,以“严标准、实举措”防范风险,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杜绝各类安全事故。
强化规程学习与警示教育:分批次开展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精准培训——管理技术人员学“重大灾害治理”,一线职工学“岗位安全操作规范”;开展“反三违、保安全”专项活动,通过事故视频、违章危害还原、心得交流,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杜绝“三违”行为。
聚焦重点环节管控:严抓“无措施施工、违反规程作业、重大灾害防治不到位”等“十大突出问题”,成立专项督查组,对采掘工作面、1219回撤大件运输等重点区域24小时检查;针对1203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排水系统,制定“一工作面一预案”,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确保安全措施与作业规程不打折扣落实;每周组织水、火、瓦斯等灾害风险研判,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完善考核与闭环管理: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双重预防与网格化管理,要求各专业部门每周全覆盖排查风险,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明确时限、闭环销号;对落实滞后、整改不彻底、问题重复出现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按制度上限考核并追责,确保“责任到人、考核到位、风险可控”。
优化生产组织 扩产能提效益
以“达产达效、稳产高产”为核心,科学统筹“当前生产与长远接续、产量提升与设备维护”,全力保障商品煤产量与掘进进尺达标。
稳定回采工作面生产:坚持“正规循环、稳中求进”,实行“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生产班保推采效率,检修班集中维护设备,避免“重生产、轻检修”;安排分管副总师盯靠1203工作面,实时协调设备故障、顶板支护、水煤管控等问题,确保推采速度稳定在每天10刀以上,为年度产量完成奠基。
加快掘进与接续工程:开展“掘进创优提效”活动,通过优化工艺、配置人员提升单进水平;加快1206B辅运南段、1205辅运巷施工;安排3支掘进队伍分工负责推进4-1煤南翼1号泄水巷、1号泄水回风联巷、辅运大巷施工,确保四季度完成开拓进尺1746米,保障接续顺畅。
升级装备与智能化建设:加快TBM(隧道掘进机)安装调试,引进1台六臂纵轴掘锚机,逐步形成“3台横轴掘锚机+2台纵轴掘锚机+1台TBM+若干综掘机+自移机尾+长运距皮带集控系统”——装备模式,提升掘进效率;推进增能手续办理,每周召开手续办理推进会;对照自治区标准完善井下监控、远程控制系统,确保四季度通过智能化矿井验收。
深化降本增效 提升经营质效
紧扣“两增三降四提升”活动要求,以“严控成本、盘活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落实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切实提升矿井经营效益。
优化生产系统降本:通过优化开拓布局,减少无效巷道施工,降低掘进成本;改进选煤厂生产工艺,实施煤炭全入洗,稳定精煤占比,实现“优煤优卖”,提升矿井经济效益;推行“避峰填谷”用电模式,降低能耗成本。
规范物资管理增效:开展“清仓利库、修旧利废”,分类回收废旧锚杆、开关、水泵、皮带等物资,修复后复用;加大招投标与比价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开展库存物资清查,盘活闲置设备,完成年度存量资产盘活目标,实现“闲置资产变效益”。
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完善“六精六提”精益管控体系,对办公费、差旅费等实行“月度限额管理”,确保四季度可控费用同比下降;通过“工程承包”减少外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矿井降本、职工增收”;结合产能释放计划编制明年资金计划,重点保障装备升级、智能化建设投入。
狠抓执行落地 确保任务闭环
以“四个抓落实”为导向,从“创新激励、干部能力、机制保障”三方面发力,强化全员执行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提升全员创新力:完善“岗位价值+绩效贡献”分配机制,薪酬向关键岗位、骨干及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围绕“智能开采、高效掘进、灾害防治”开展四季度“小改小革”评选,推动工艺、技术、管理创新。
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推进“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廉洁型)创建,开展“机关效能评比”,倒逼部室改进工作作风;班子成员每月到包保区队现场办公,解决生产瓶颈;常态化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提升”,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提升履职能力。
完善闭环落实机制:发挥机关部室“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考核”职能,重点强化“服务与指导”,如成立“选煤厂帮扶小组”,上门协助解决设备故障、助力管理提升;深化“两制度一督办”与“一盯二追三看”机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问责”链条,每周通报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与个人通报批评,为全年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王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