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
安全生产

石拉乌素煤矿:以现场安全确认为抓手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作者: 王长伟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石拉乌素煤矿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并推行《加强现场安全确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通过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的现场安全确认机制,规范作业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风险预控能力,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防护网”。

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安全共识

针对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的实际,石拉乌素煤矿将现场安全确认作为阻断风险传导、防范事故的关键举措。矿井践行“安全至上”理念,锚定“本质安全、自主安全”目标,把这一制度作为规范作业流程、保障职工生命健康、维护矿井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为推动制度落地,矿井通过安全办公会、班前会、现场宣讲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不确认不开工、不确认不作业”理念深入人心。从管理层到一线职工,全员参与学习讨论,结合岗位实际梳理风险点、明确确认重点,凝聚起“文化引导、风险预控、技术支撑、装备保障、考核问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六大体系建设共识,为制度推行筑牢思想根基。

强化组织保障层层压实责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高效的组织架构是执行的保障。石拉乌素煤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分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安全确认领导小组,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部门协同管、区队班组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策划、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各基层区队、机关部室同步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结合职能制定细化方案,明确岗位责任清单,确保每项确认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明确确认范围聚焦关键环节

现场安全确认直指风险核心,而非面面俱到。石拉乌素煤矿精准划定范围,聚焦高风险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力量用在“刀刃上”。

确认范围涵盖三大类:一是特种作业,包括井下电钳工、瓦斯检查工等重点工种;二是重要岗点,如采煤“三机”、掘进机操作、变电所运行、瓦斯抽放等关键岗位;三是特殊作业,依据兖矿能源相关规定,将动火、高处、起吊、停送电、瓦斯排放等“十类特殊作业”全部纳入。同时,结合历年事故案例,对重大风险管控、危险作业、交叉作业等环节动态研判,确保无死角、无遗漏。

规范确认流程落实操作标准

为让现场安全确认可执行、可监督,矿井制定了清晰的操作规范。确认主体上,单人单岗由岗位人员自行确认,多人作业由现场安全负责人牵头确认,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谁操作、谁确认”原则。

确认方式推行“脑想、眼看、口述”相结合模式:作业前预想风险点,再逐项检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最后通过口述确认关键内容,确保风险入脑入心。尤其“三位一体”确认制度,要求每班开工前、停工前,由跟班区队长、安监员、班组长联合评估安全环境和工程质量,三方签字确认后方可作业,从源头上把控安全关。

严格考核监督确保制度落地

为避免安全确认流于形式,矿井建立刚性考核机制。安全监察部、生产业务部室及基层区队管理人员均有明确查处指标,每月需完成一定数量的不规范确认行为查处和教育制止任务,未完成者核减绩效。

所有查处结果录入“双防”系统,与“红黄旗”区队竞赛、安全最佳(差)单位评选等活动挂钩,情节严重的给予挂黄牌警告。同时,对执行规范的单位和个人核增安全绩效,通过奖惩分明的机制,倒逼全员养成“确认在前、作业在后”的良好习惯。

《石拉乌素煤矿加强现场安全确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推行,让矿井深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意识持续增强。通过将安全确认融入作业全流程,有效防范了危险有害因素,培养了职工安全责任意识。下一步,石拉乌素煤矿将持续优化确认标准,根据现场实际动态调整范围和内容,让安全确认真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王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