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拉乌素煤矿聚焦“汇才聚智、育能塑优”的“智创”人才文化目标定位,系统推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安全培训合格率、从业人员培训覆盖率、应持证人员持证上岗率三个100%,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锚定目标明方向 构建育才大格局
石拉乌素煤矿紧扣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心任务,确立“1126”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服务安全生产经营”一个中心,用好“线上线下融合”一个平台,聚焦“全员素质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两项工程,抓实六项保障工作,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教育培训格局。
坚持“党管培训”根本原则,将培训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考核和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层层压实牵头部室与基层区队责任。统筹推进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管理人才“精英领航”、技能人才“群英荟萃”、年轻人才“青英奋进”三大计划,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分级分层考核评比制度,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职工参训学习的内生动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精准施策强根基 筑牢培训主阵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该矿着力打造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规范聘任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大师、比武状元担任授课教师,落实相关保障机制,要求教师主动更新知识储备,适应自动化、智能化建设需求。深化“干部上讲堂、培训到现场”活动,将教学评教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同时借助包头培训师资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动态优化教学方式,持续提升授课质量。
针对职工技能短板,精准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以技能等级认定、技术比武、技能大师评选为载体,加大技能岗位人员培养力度。深化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通过技术革新、科研课题攻关、实地教学等“特色课堂”,加速高技能人才成长,为矿井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创新载体提效能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为打破培训时空限制,石拉乌素煤矿加强线上学习阵地建设,依托山能e学平台、自有教育培训系统及各单位自主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满足职工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推进人才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劳模工匠、技术专家、岗位能手、比武状元等高技能人才资源,对接岗位必知必会、素质提升、改革创新、应急处置等任务,实现人才共建共用。
在培训实效转化上,该矿精准开展需求调研,合理设计培训计划,灵活调解“工学矛盾”。严抓考核评估,将培训效果与职工操作水平、工作效率、现场隐患处置情况挂钩,通过现场随访、抽检听课等方式强化过程管控,杜绝“走过场”“搞形式”,确保培训“学到实处、用到实处”。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分单位、分专业研判短板,精准编制技术帮扶和交流计划,加强与上级公司、先进单位的嵌入式交流学习,定向提升管理技术人员现场管控能力和技能工人实操水平,推动培训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如今,石拉乌素煤矿正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持续为职工“充电赋能”。通过抓实抓细每一项培训举措,矿井正逐步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建设“行业一流、区域领先”品牌示范矿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王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