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拉乌素煤矿的生产运营版图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后勤保障与运营管理的“神经中枢”,始终将“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面对驻外矿区运营成本管控的现实挑战,中心主动作为,以“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为导向,用精益化管理激活内生动力,靠市场化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在塞外煤海吹响降本增效、逆势突围的最强音。
制度建设是精益运营的“先手棋”,更是规范管理的“压舱石”。该中心立足煤矿后勤服务全链条,健全“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体系,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先后修订《精益市场化运行管理办法》《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12项核心制度,形成覆盖材料采购、设备维保、能耗管控等生产经营全流程的制度网络。针对所辖岗点分散、岗位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中心创新推出“月度专题培训+闭卷考核”模式,将抽象的市场化、精益化理念拆解为“修旧利废实操指南”“能耗节约小窍门”等通俗易懂的内容。每月组织全员集中培训后开展闭卷考试,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确保精益理念从“纸上”落到“地上”,真正深植每一名职工心中。
在激发创效活力方面,中心打出“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组合拳。结合煤矿维修设备多、管路阀门等耗材需求量大的特点,制定材料回收、修旧利废及小改小革专项奖励制度,设立“创新积分榜”,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实行“提案即受理、落地即奖励、成效即加分”的闭环管理机制。上半年,中心报送的14项小改小革项目中,3项荣获矿级二等奖、6项获三等奖,累计发放奖励2.2万余元。其中,由技术团队研发的《减温水管道改造在4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项目成效显著,通过优化管道布局和加装流量调控装置,在锅炉高负荷运行时,减温水量能精准满足运行要求,主蒸汽温度稳定达标,锅炉蒸发量有效提升,单月节约燃煤成本2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中心将成本管控的“毛细血管”延伸至班组与个人,把材料管理下沉至最小单元,建立“班组核算+个人挂钩”机制。将办公用品、维修耗材等20余项消耗指标细化到岗、量化到人,实行“每日记录、每周核算、每月考评”的“节奖超罚”动态考核制度。在公共区域、工作岗点“人走灯灭,人走机停”的标语牌时刻提醒节能降耗;维修班专门开辟的“零件修复角”里,回收的管路、废阀门、卡兰等经过打磨、清洗、调试后重新“上岗”,上半年累计修复各类零件300余件,节约采购费用5万余元。推行“无纸化”办公和耗材限额管理,打印纸使用量同比下降10%。从一盏灯的开关到一根管线的维护,从一张纸的双面使用到一度电的合理调控,职工们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心态已蔚然成风,让“节约挖潜”成为全员自觉行动。
如今的石拉乌素煤矿综合服务中心,正以制度为纲筑牢管理根基,以创新为翼驱动效益提升,以全员为力凝聚创效合力,将降本增效理念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一个细节。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上半年累计节约各类成本支出20余万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续的动力。(王长伟 张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