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
安全生产

石拉乌素煤矿:深耕精细管理 提升经营质效

作者: 王长伟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8日

石拉乌素煤矿紧扣“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主线,聚焦思想引领、过程管控、精益管理三大关键领域,通过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降本增效、吨煤电耗、设备租赁费等核心指标持续优化,矿井经营质效实现系统性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思想引领聚共识:筑牢降本增效“思想根基”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与矿井发展需求,石拉乌素煤矿将形势任务教育作为凝聚全员共识的重要抓手,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思想动员体系。先后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降本增效、减人提效”专业会、班子务虚会等会议,成立“昊言”微宣讲团队深入区队、班组,开展“形势怎么看、观念怎么转、工作怎么干”专题宣讲10场次,覆盖职工1000余人次,使“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理念延伸至井下工作面,融入日常作业各环节。

为将思想共识转化为行动合力,矿井建立“周调度通报、月督导考核、季评比兑现”成本管控机制,将吨煤成本、设备利用率等核心指标细化分解至区队、班组,形成“矿统筹部署、区队主抓、班组落实、个人担责”的四级管控链条。考核结果与区队绩效、职工薪酬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主动性。

发挥协同协作效能,开展“我为降本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通过设立意见箱、领导调研、专题座谈会等渠道,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并经专业评审落地实施18条。其中,机运工区“提升运输系统优化”方案,通过调整皮带运行参数、优化转载点设计,显著提升原煤运输效率;主井提升系统研发的双码择绳调换智能保护装置,大幅缩短传统更换首绳时间,两项技术改造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让职工智慧真正转化为矿井发展的“真金白银”。

过程管控出实招:构建全流程降耗“闭环体系”

石拉乌素煤矿以“向管理要效益、向细节要利润”为导向,制定《关于2025年降本提效及加强成本管控实施意见的通知》,细化11个方面保障措施,通过健全奖惩机制、强化过程管控、狠抓执行落实,推动经营指标持续向好。上半年,办公费、差旅费、服务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同比大幅下降,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刚性约束。

在物资管理领域,严格执行“有库存不计划、可代用不计划、能修复不计划”的“三不”原则,强化“计划、入库、发放、领用”四个关键环节管控。创新推行井下“共享物资库”模式,矿层面建立物资设备共享台账,集中管理电缆、液压支柱、水泵等20类常用物资,通过生产调度会、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跨区队实时调剂,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围绕“绿色低碳、节能降耗”目标,打出“智能改造+精细管控”组合拳。严格落实分时电价政策,优化井下设备运行时段,在用电高峰时段关停非必要设备,实现“避峰填谷”节电120万千瓦时;开展“节能攻坚”专项行动,组织专业人员排查“空转设备”“长明灯”现象,存在问题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同时,对主排水系统、通风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安装远程控制模块和能耗监测终端,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调控,上半年吨煤电耗27.62千瓦时,同比降低7.38千瓦时/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精益管理提质效: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以精益改善为突破口,石拉乌素煤矿全面推进精益管理,通过项目化运作、示范点引领,推动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上半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防、地测、洗选等专业精益改善项目扎实推进,完成5个精益改善项目、9个精益示范点建设、浪费识别160项。

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激活内部发展动力。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和工程市场建设,鼓励区队承接零星工程,上半年完成4-1煤回风巷、东翼胶运巷延伸巷道标准化整治等地面及井下41项零星工程,节约外委施工费用107万元,同时培养一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在物资利用方面,健全“回收—修复—复用”全链条机制,设备维修车间配备专业维修团队,上半年完成液压支架、开关等设备修复,修旧利废产值达1631万元,创效1316万元;加大掘进面皮带、H架等物资回收复用,实现“每一分投入都产生最大价值”。

聚焦“精煤制胜”战略,精准施策提升产品附加值。按照“季度灵活调整、月度精准控制”思路,细化精煤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动态优化洗选工艺参数,确保精煤产率稳定在53%以上。强化介耗控制,通过改造磁选机回收系统、加强现场巡检等措施,将吨煤介耗严格控制在1.5公斤以内。同时,主动与税务部门对接,积极争取税费减免减税降费,其中环保税减免44.91万元,减轻矿井发展资金压力。

下半年,石拉乌素煤矿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暨下半年工作会精神,持续深化精细管理,聚焦“成本再降、质效再提”目标,重点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保持煤炭稳产高产、提升掘进进尺、优化物资供应、减低电费等攻坚任务,以更扎实作风、更有力举措,推动矿井经营质效再上新台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王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