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担当铸煤海 赤诚奉献映党徽
——记营盘壕煤矿 综采工区 宿广军
宿广军,男,44岁,1999年11月参加工作,2015年11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9月从肥矿集团白庄煤矿划转至营盘壕煤矿。工作期间,他以精湛的技术、无畏的担当和无私的奉献,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先锋篇章。他坚守的,不仅是轰鸣的机组与坚硬的煤层,更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铮铮誓言。
扎根煤海淬初心:从地面到井下的无悔抉择
最初,他在洗煤厂相对安稳的地面岗位上工作。然而,煤矿生产的核心战场在井下,真正的技术精髓与攻坚克难的前沿在综采一线。怀着对矿山事业的无限热忱和一名共产党员渴望在最重要、最艰苦岗位建功立业的朴素初心,宿广军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他主动请缨,毅然从地面调入综采工区。
这一转变,意味着告别熟悉的环境,拥抱未知的挑战。综采一线,是煤矿安全生产链条上最关键、最繁重、风险系数最高的环节之一。他深知前路艰辛,却更明白“党员就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道理。他以归零的心态,如饥似渴地学习综采设备原理、液压支架操作、机电维修技术。别人下班休息时,他在研究图纸;别人谈论家常时,他在向老师傅请教故障排除的诀窍。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布满油污的双手,记录着他从“门外汉”向技术骨干蜕变的坚实足迹。他把岗位当作战位,把每一次设备检修当作战斗,在煤海的熔炉中,他的技术日益精湛,而那份“扎根一线、奉献矿山”的初心,也淬炼得愈发纯粹闪亮。
危急时刻显本色: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电缆抢修
2024年8月一个看似平常的班次结束,宿广军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宿舍,正欲稍作休整。突然,他接到工区值班人员的电话:“2102工作面前部运输机机头动力电缆突发故障,生产中断!”
没有丝毫犹豫,宿广军瞬间将疲惫抛诸脑后。他深知,故障就是命令,抢修刻不容缓。“立刻下井!”他一边果断回应,一边迅速抓起工具包,甚至顾不上吃一口早已备好的饭菜。这一刻,“党员”二字重逾千钧,化作了他逆流而下的全部动力。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在矿山,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就是生产线上最牢固的“保险丝”。
抵达2102工作面故障现场,凭借着对设备性能的了然于胸,他沉稳地开始进行高压绝缘检测。仪表指针的异常跳动印证了他的初步判断——电缆绝缘电阻值远低于安全阈值,存在严重对地或相间短路风险。故障点隐匿在何处?是外力损伤还是内部老化?面对复杂局面,他思路清晰,兵分两路:一方面,组织工友对可能受损的电缆路径进行分段、拉网式排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痕迹;另一方面,果断向区队汇报,请求火速调运更精密的电缆探伤仪下井支援。
待找出故障点后,他小心翼翼地剥开破损的电缆护套和层层绝缘,熟练地使用专用高压自粘带进行多层严密的主绝缘恢复包扎,再覆盖上具有优异防水和机械防护性能的铠装修复层,最后整体套上高强度热缩防护套管进行密封加固。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技术娴熟得令人叹服,仿佛这不是在恶劣环境下的紧急抢修,而是一次精心准备的技术表演。每一层缠绕,每一道防护,都倾注着他对设备安全的极致责任和对矿山生产的无限忠诚。
匠心筑梦保安全:平凡岗位的非凡坚守
宿广军的闪光之处,远不止于一次惊心动魄的抢修。在日常工作中,他是一位以“匠心”守护矿山安全的忠诚卫士。
精益求精的“设备保姆”:他负责的设备包机区域,永远是最整洁、运行记录最完备的。他坚持“望闻问切”巡检法,不放过任何细微异响、异常振动或温度变化。他主导或参与的设备预防性检修计划,总是考虑得最周全,执行得最彻底,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他常说:“设备和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才给你安心。”
勇于创新的“技术尖兵”:面对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宿广军从不墨守成规。为了解决工作面端头复杂条件下电缆易被挤压损伤的问题,他设计制作了简易而坚固的电缆导向与防护装置,在工区推广应用后,大大减少了同类故障的发生。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小革新、小创造,体现了一名产业工人党员锐意进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倾囊相授的“党员导师”:作为一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宿广军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对新入职或转岗的同事,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要领和安全经验。在井下现场,他手把手地教;在班后总结会上,他耐心细致地讲。他常说:“我的技术是矿山培养的,把它传给更多人,就是我对矿山最好的回报。”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
“舍我其谁”的先锋意识:主动请缨赴一线,关键时刻顶得上;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技术精湛保安全;
“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薪火相传,为矿山培养后继力量;
宿广军同志用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深镌刻在乌金滚滚的煤壁上,熔铸在矿山发展的年轮里。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工友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他是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筑起最牢固的基石。他的故事,是煤海深处最动人的乐章,是新时代煤矿工人党员“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最强回响!